1.细菌感染
由于病原菌侵入肾脏而发生炎症反应,导致肾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抗生素治疗是主要手段,如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
2.尿路梗阻
当尿液流动受阻时,会导致尿液滞留并形成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进而引起尿路感染。对于轻度的下尿路梗阻可考虑采用非手术方法进行缓解,如调整饮食结构、多饮水等。严重者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如经皮穿刺造瘘术、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等。
3.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会使机体免疫力下降,无法有效抵御病原体入侵,从而增加患肾盂肾炎的风险。减少免疫抑制剂剂量或停药可能是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但需谨慎评估风险与收益后决定是否实施。
4.糖尿病
高血糖状态可能导致尿道上皮细胞受损,使其防御能力减弱,易于细菌感染。控制血糖水平是关键,可通过口服降糖药物格列齐特片、二甲双胍缓释片等来降低血糖。
5.高血压
血压持续升高会对肾小球造成压力,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变薄,易受到炎症因子攻击,进而诱发肾盂肾炎。常用抗高血压药物有硝苯地平片、卡托普利片等,有助于控制血压稳定。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尤其是在患有尿频、尿急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排除潜在的泌尿系统疾病。建议定期进行尿常规检查以及超声波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并处理慢性肾盂肾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