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患者在服用中草药时,需要根据辨证进行选方用药。肝癌属于中医积聚范畴,其病机为气滞、血瘀、毒热内蕴或正虚邪结,因此在治疗上应以活血破瘀、清热解毒、疏肝健脾、化痰散结等为主。
一、常用药物
1.活血破瘀类:常用的有三棱、莪术、大黄、水蛭等,具有活血破瘀的功效,适用于兼见局部积块、坚硬固定、疼痛拒按等症状的肝癌患者。
2.清热解毒类:常见的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蜈蚣、全蝎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改善肝区隐痛不适、胁腹肿胀、口苦咽干、纳差乏力、形体消瘦等症状。
3.疏肝健脾类:如川楝子、香附、陈皮、郁金、柴胡等,可起到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作用,对于情志不舒引起的胸胁痞满、脘闷嘈杂、食少便溏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化痰散结类:如浙贝母、海藻、昆布、牡蛎等,具有软坚散结功效,常用于治疗因肝胆湿热所致的积聚,症见右胁刺痛、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寐差神疲、肢体倦怠、身目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等。
二、常用方剂
1.膈下逐瘀汤:主要由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枳壳、牛膝、穿山甲、鳖甲、元胡、甘遂、大枣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主要用于治疗瘀血阻隔、气血不通所导致的积聚,症状可见腹部包块、面色晦暗、右胁刺痛、筋骨无力、肌肤麻木等。
2.柴胡疏肝散:主要成分为柴胡、川穹、芍药、枳实、陈皮、香附、厚朴、甘草等,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宽中的功效,主治肝气郁滞而致的积聚,症见胁肋疼痛、脘闷嘈杂、嗳气频作、烦躁易怒、善太息、饮食减少、形体羸弱等。
3.五苓散合茵陈蒿汤:主要成分包括猪苓、茯苓、肉桂、泽泻、生石膏、葶苈子、茵陈、栀子、大黄等,具有温阳利湿、退黄疸的功效,用于治疗瘀热互结所致的积聚,症见右胁刺痛、面赤身黄、发热恶寒、渴喜冷饮、呕腐吞酸、肠鸣下利、苔黄腻、脉弦数有力等。
4.其他方面:如土茯苓、金银花、丹参、白鲜皮、贯众、板蓝根、重楼、白芷等也可单独使用,或者与其他中药配伍后应用,有助于减轻肝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需注意遵医嘱使用。
肝癌患者在选择中草药治疗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并且要严格遵循医生建议,不可自行加减剂量,以免影响病情恢复。
一、常用药物
1.活血破瘀类:常用的有三棱、莪术、大黄、水蛭等,具有活血破瘀的功效,适用于兼见局部积块、坚硬固定、疼痛拒按等症状的肝癌患者。
2.清热解毒类:常见的有半枝莲、白花蛇舌草、蜈蚣、全蝎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可用于改善肝区隐痛不适、胁腹肿胀、口苦咽干、纳差乏力、形体消瘦等症状。
3.疏肝健脾类:如川楝子、香附、陈皮、郁金、柴胡等,可起到疏肝理气、健脾和胃的作用,对于情志不舒引起的胸胁痞满、脘闷嘈杂、食少便溏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4.化痰散结类:如浙贝母、海藻、昆布、牡蛎等,具有软坚散结功效,常用于治疗因肝胆湿热所致的积聚,症见右胁刺痛、口干口苦、心烦易怒、寐差神疲、肢体倦怠、身目发黄、小便赤涩、大便秘结等。
二、常用方剂
1.膈下逐瘀汤:主要由当归、川芎、桃仁、红花、枳壳、牛膝、穿山甲、鳖甲、元胡、甘遂、大枣组成,具有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之功,主要用于治疗瘀血阻隔、气血不通所导致的积聚,症状可见腹部包块、面色晦暗、右胁刺痛、筋骨无力、肌肤麻木等。
2.柴胡疏肝散:主要成分为柴胡、川穹、芍药、枳实、陈皮、香附、厚朴、甘草等,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宽中的功效,主治肝气郁滞而致的积聚,症见胁肋疼痛、脘闷嘈杂、嗳气频作、烦躁易怒、善太息、饮食减少、形体羸弱等。
3.五苓散合茵陈蒿汤:主要成分包括猪苓、茯苓、肉桂、泽泻、生石膏、葶苈子、茵陈、栀子、大黄等,具有温阳利湿、退黄疸的功效,用于治疗瘀热互结所致的积聚,症见右胁刺痛、面赤身黄、发热恶寒、渴喜冷饮、呕腐吞酸、肠鸣下利、苔黄腻、脉弦数有力等。
4.其他方面:如土茯苓、金银花、丹参、白鲜皮、贯众、板蓝根、重楼、白芷等也可单独使用,或者与其他中药配伍后应用,有助于减轻肝癌患者的临床症状,但需注意遵医嘱使用。
肝癌患者在选择中草药治疗时,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诊,并且要严格遵循医生建议,不可自行加减剂量,以免影响病情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