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一般是指发热,白天正常一到晚上就发热39°C左右,可能是环境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疾病导致的,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1、环境因素
如果患者居住的环境温度比较高,可能会导致体温升高,出现发热的症状。建议患者保持室内温度适宜,睡觉时可以将窗户打开,有利于空气流通,能够改善发热的症状。
2、上呼吸道感染
如果患者身体抵抗力比较低,可能会受到细菌、病毒入侵,从而诱发上呼吸道感染,炎症刺激机体,从而出现发热的症状。若患者体温未超过38.5°C,可使用温毛巾擦拭手心、脚心、腋窝等处,进行物理降温。若患者体温超过38.5°C,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肺炎
如果患者身体抵抗力比较低,肺部容易受到细菌、病毒入侵,从而诱发肺炎,炎症刺激机体,从而出现发热的症状。若患者体温未超过38.5°C,可使用酒精擦拭手心、脚心、腋窝等处,从而起到物理降温的作用。若患者体温超过38.5°C,可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4、急性支气管炎
若患者吸入了过敏原或者是受到病原体的感染就可能会引起急性支气管炎,此时患者就可能会出现发热的症状。若患者体温未超过38.5°C,可使用温毛巾擦拭手心、脚心、腋窝等处,从而起到物理降温的作用。若患者体温超过38.5°C,可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5、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午后低热、盗汗、咳嗽等症状。建议患者遵医嘱使用异烟肼片、利福平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此外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配合医生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