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一般指发热,发热吃药后体温35.5°C一般不正常。可能是由于服用退热药物过量、出汗过多、环境因素、甲状腺功能减退、脓毒血症等原因所导致。
1、服用退热药物过量
如果患者发热时服用的退热药物过量,就可能会导致体温下降过快,从而出现体温偏低的情况。患者可通过多喝温水的方式进行改善,可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有助于促进药物代谢,从而起到改善体温偏低的作用。
2、出汗过多
若患者发热时服用退热药物后,身体内的水分会随着汗液排出,从而可能会导致体内水分不足,出现体温偏低的情况。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患者可通过适当增加衣物,或者是适量饮用温水,补充身体内所需要的水分,可促进身体恢复正常。
3、环境因素
如果患者发热时所处的环境温度比较低,可能会导致身体受到冷空气的刺激,从而出现体温偏低的情况。建议患者多注意保暖,可适量增加衣物或被褥,避免受到冷空气的刺激,以免加重病情。
4、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破坏等原因所引起,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体温偏低、食欲减退、乏力等症状。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脓毒血症
脓毒血症通常是指由于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当患者发热时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治疗,导致病原体在体内大量繁殖,就可能会引起脓毒血症,从而出现体温偏低的情况。患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盐酸环丙沙星片、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当患者出现发热的症状时,应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查明病因后配合医生进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