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两个月宝宝长了鹅口疮,可能是由于鹅口疮引起的,也可能是由于奶粉过敏、消化不良、长期腹泻、长期使用抗生素等原因引起的。
1、鹅口疮
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是一种真菌感染性疾病。如果两个月宝宝吃的奶嘴消毒不彻底或者母乳喂养时,乳头不清洁,就可能会导致白色念珠菌感染口腔,从而出现鹅口疮。建议家长用温水给宝宝漱口,清洁口腔,同时可以遵医嘱使用碳酸氢钠清洗患处,抑制真菌生长。
2、奶粉过敏
如果宝宝对奶粉中的某些成分过敏,也可能会导致口腔内出现疼痛、红肿等不适症状,从而引起吃奶粉时哭闹的情况。建议家长及时更换其他奶粉,以免再次诱发过敏反应。必要时,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碳酸氢钠清洗口腔,抑制真菌生长。
3、消化不良
如果宝宝一次性吃过多奶粉,可能会导致食物在胃肠道内不能及时消化和吸收,引起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从而出现不吃奶粉的情况。家长可以给宝宝按摩腹部,促进胃肠道蠕动,必要时,也可遵医嘱使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等药物进行治疗。
4、长期腹泻
如果宝宝长期腹泻,可能会导致体内的水分大量流失,容易引起口腔溃疡,从而出现不吃奶粉的情况。建议家长平时做好宝宝的护理工作,注意腹部保暖,以免受凉。必要时,也可遵医嘱使用蒙脱石散、乳酸菌素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长期使用抗生素
如果长期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口腔内菌群失调,从而诱发鹅口疮。建议平时做好口腔护理,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必要时,也可遵医嘱使用碳酸氢钠清洗口腔,抑制真菌生长。
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