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膜癌组织学诊断是通过观察绒毛膜癌的形态、结构、免疫组化、染色体分析、分子生物学方法等方法进行诊断。
1、形态
绒毛膜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滋养细胞肿瘤,其组织形态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非常相似,但组织结构上有不同的特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中,滋养细胞呈息肉状或葡萄状结构,而绒毛膜癌的滋养细胞呈绒毛状。
2、结构
绒毛膜癌的滋养细胞可呈绒毛状、片状或不规则状,排列成团块、条索状或弥漫状。
3、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是应用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即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通过化学反应使标记抗体的显色剂显色,以确定组织内是否含有特定的抗原。绒毛膜癌免疫组化检查主要是用于确诊、鉴别和进一步的病理诊断。
4、染色体分析
绒毛膜癌的染色体异常主要表现为非整倍体,如+8、13、17染色体,而13、17染色体是诊断绒毛膜癌的特异性染色体。
5、分子生物学方法
分子生物学方法包括荧光原位杂交、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核酸探针原位杂交等方法。
绒毛膜癌的患者在早期可能会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腹痛等症状。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通过检查明确诊断后,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手术切除病灶的方式进行治疗,还可以配合放疗、化疗等方式联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