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孕期长很痒的小疙瘩可能是胆汁淤积,也可能是湿疹、过敏、毛囊炎、荨麻疹等原因引起的,可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1、胆汁淤积
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肝脏功能受到损伤,可能会导致胆汁无法正常代谢,从而引起胆汁淤积,出现皮肤瘙痒、黄疸等症状。建议孕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熊去氧胆酸片、鹅去氧胆酸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孕妇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苹果等,有助于促进胆汁的排泄。
2、湿疹
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不注意皮肤卫生,可能会导致局部皮肤出现炎症反应,引起湿疹的情况。建议孕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炉甘石洗剂等药物涂抹患处进行治疗。同时,孕妇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硼酸溶液、生理盐水等进行湿敷,缓解不适症状。
3、过敏
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接触了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可能会诱发过敏反应,引起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建议孕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氯雷他定、盐酸西替利嗪等药物进行抗过敏治疗。同时,孕妇也可以遵医嘱外用炉甘石洗剂等药物缓解瘙痒症状。
4、毛囊炎
毛囊炎主要是由于细菌、真菌等病原体引起的毛囊炎症反应。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疼痛、瘙痒等症状。建议孕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
5、荨麻疹
荨麻疹主要是由于过敏、感染等因素引起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从而引起局限性水肿反应的疾病。通常会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瘙痒等症状。建议孕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苯海拉明、盐酸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孕妇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