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什么是脂肪泻

施慧 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脂肪泻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消化道对脂肪吸收不良,引起大便中出现大量脂肪和油滴的现象。
脂肪泻的发生主要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受损、乳糖酶缺乏、胆盐分泌不足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会导致食物中的脂肪无法被充分分解和吸收,从而随粪便排出体外。患者可能出现腹泻、腹胀、体重下降等症状,有时还伴有恶臭的大便。此外,长期脂肪泻可能导致维生素D、脂溶性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缺乏,进而引发骨质疏松等问题。
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液生化检查、血常规、肝功能测试以及小肠活检等。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电解质水平、胆固醇含量以及小肠组织的变化,可以评估脂肪吸收情况。针对脂肪泻,通常采用药物治疗为主,如口服胰酶制剂、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等。同时,调整饮食结构,减少高脂肪食物摄入,增加膳食纤维和易消化的食物,有助于改善症状。
对于患有脂肪泻的人群,应避免食用高脂肪食物,如动物内脏、肥肉等,以免加重病情。日常生活中可适当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燕麦片、玉米等,以促进肠道蠕动,缓解不适症状。
66
2024-09-06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