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慢性血吸虫性肝病是什么意思

邬喆斌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慢性血吸虫性肝病是指由血吸虫寄生在肝脏引起的慢性炎症。
当血吸虫感染人体后,成虫会产卵于血管内,孵化出毛蚴并进入宿主血液。这些毛蚴会在肝脏等部位形成囊蚴,进一步发展为尾蚴。尾蚴通过皮肤侵入人体,成为童虫并在体内移动至肠道,最终发育为成虫。长期的血吸虫感染会导致肝脏组织受损,出现纤维化和结节形成。患者可能会经历乏力、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症状,严重时可导致腹水、脾肿大以及门脉高压。由于肝脏功能逐渐丧失,患者可能出现黄疸、蜘蛛痣等表现。
针对慢性血吸虫肝病的诊断通常包括粪便检查以检测虫卵、血清学试验如ELISA或免疫印迹法来检测抗体,以及超声波检查评估肝脏结构和功能。对于慢性血吸虫肝病,主要治疗方法是使用抗血吸虫药物,如吡喹酮进行治疗。此外,保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也有助于改善肝脏功能。
建议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避免饮酒和高脂饮食,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控制病情进展。
66
2024-09-06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