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粪石是什么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粪石是由于食物残渣在肠道内长时间滞留,水分被过度吸收而形成的固体颗粒。
粪石形成主要是因为食物中的某些成分如纤维素、蛋白质等未完全消化吸收,在肠道内与胆汁、肠液等混合后凝固成块。这些物质在肠道内积聚并逐渐增大,最终形成固体团块即为粪石。粪石堵塞肠道时可能导致腹痛、便秘、恶心呕吐等症状。当粪石移位或压迫邻近器官时,还可能引发肠梗阻、绞窄性肠梗阻等并发症,严重者可出现肠穿孔、坏死等情况。
诊断粪石通常需要进行腹部X线平片、CT扫描或结肠镜检查。其中,腹部X线平片可以显示大小不一且密度较高的圆形影,CT扫描则能更清晰地观察到粪石的位置和形态。对于无症状的小型粪石,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和增加运动量促进其自然排出。若伴有感染或疼痛,则需使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等;对于较大的或已导致肠梗阻的粪石,则需考虑手术切除。
患者平时应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避免食用易形成粪石的食物,如坚果类、豆类等,以减少粪石的发生风险。
66
2025-01-17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