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两天的孩子老是哭闹,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也可能是环境因素、饮食因素、消化不良、新生儿败血症等原因引起的,建议家长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不同的治疗。
1、正常的生理现象
由于孩子刚出生,对外界环境还不适应,如果身边有人哭闹,可能会通过哭闹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绪。建议家长多陪伴孩子,及时安抚孩子的情绪。
2、环境因素
如果孩子所处的环境温度过高或者过低,以及光线过亮,可能会导致孩子身体出现不适的症状,比如身体乏力、精神萎靡等,从而出现哭闹的现象。建议家长给孩子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并且要保持室内的光线柔和,避免过于明亮,可以促进孩子身体健康。
3、饮食因素
如果孩子吃奶量过少或者吃奶时出现呛奶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腹胀、腹痛等胃肠道不适的症状,从而出现哭闹的现象。建议家长及时调整孩子的喂养方式,避免孩子在吃奶时出现呛奶的情况。同时,家长也可以通过腹部热敷的方式,缓解孩子腹痛的症状。
4、消化不良
如果孩子一次性吃过多奶,可能会导致食物在胃肠道内堆积,无法及时消化和吸收,引起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腹痛等不适症状,从而出现哭闹的现象。建议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孩子服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腹部按摩的方式,缓解不适症状。
5、新生儿败血症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体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大量毒素和代谢产物,从而引起的全身性感染。新生儿败血症可表现为反应差、嗜睡、少吃、不哭、体温不升、面色苍白、四肢发凉等症状。家长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给新生儿使用注射用头孢噻肟钠、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家长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静脉补液的方式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保持孩子的睡眠充足,避免熬夜。同时,家长也可以适当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如游泳、爬山等,有助于增强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如果孩子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就医,明确疾病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