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做了雾化一般能去查过敏源,但若患者对雾化药物过敏,则不能再吃。患者在做雾化时应尽量避免说话,以免药物被雾化的颗粒冲到咽喉部位,引起呛咳等不适。
雾化治疗是指用雾化装置将药物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湿化气道,治疗呼吸道炎症的目的。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喉炎、支气管炎等疾病。
过敏性疾病通常是由于接触过敏原而引起,如动物皮毛、植物、食物、药物等。而雾化药物一般为抗过敏药物,如吸入用布混悬液、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用溶液等,可直接作用于气道黏膜,能够起到抗炎、抗过敏的作用,因此做了雾化一般能查过敏原。
但如果患者对雾化药物过敏,则不能再吃雾化药物,否则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导致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加重,不利于疾病恢复。
患者在做雾化时,应尽量避免说话,以免药物被雾化的颗粒冲到咽喉部位,引起呛咳等不适。此外,雾化后应及时漱口,以免药物残留,导致口腔出现异味。
如果患者做了雾化后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