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理性原因
1.情绪因素:当人体处于恐惧、焦虑的情绪时,可能会刺激大脑皮质产生兴奋性神经递质,而这些物质会抑制中粒细胞的生成和成熟,从而引起白细胞减少的情况。
2.生活作息不规律:如经常熬夜、昼夜颠倒等不良生活习惯,可使机体生物钟发生紊乱,进而影响到体内多种激素分泌以及免疫功能,最终会导致白细胞偏低的现象。
3.饮食不当:若长期或大量饮酒,酒精中的乙醇在肝脏转化为乙醛后会使肝细胞内的脂肪变性,进一步发展为炎症反应及纤维化,此时会影响骨髓造血功能,导致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包括白细胞水平下降。
4.药物副作用:部分人群由于疾病需要服用相关药物进行治疗,在用药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常规,因为有些药物会对血液系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比如利福平片等抗结核药,还有异烟肼片等抗癫痫类药物,均可能对白细胞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
二、病理性原因
1.感染性疾病:常见的有伤寒、副伤寒杆菌感染引发的败血症,另外病毒性感冒、巨细胞病毒感染等也会引起白细胞偏低的情况,主要是由于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导致机体遭到破坏,使得白细胞被消耗掉所致。
2.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风湿热活动期、红斑狼疮等,此类疾病的发病机制与异常免疫反应有关,因此会引起白细胞偏低的情况。
3.物理射线照射:常见于接受过放射性治疗的人群,例如鼻咽癌放疗后的患者,其产生的电离辐射作用会对骨髓干细胞造成严重损害,继而导致白细胞数量明显减少。
4.其他情况:如脾脏肿大、急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淋巴瘤、噬血细胞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骨髓转移癌等情况,均可导致白细胞偏低的情况。
综上所述,临床上可以引起白细胞偏低的因素比较多,对于育龄女性而言,还考虑与早孕有关,通常是在怀孕早期出现白细胞偏低的表现。若患者仅存在轻度的白细胞偏低,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则无需特殊处理,但要密切观察。若出现严重的白细胞偏低,则需积极前往医院就诊并完善相关的检查项目,以明确具体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