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肚脐脱落后有些许水一般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脐炎、湿疹、脐尿管瘘、脐肠瘘等原因导致的,需根据原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1、正常现象
新生儿出生后,脐带一般会在3-7天左右脱落,脱落后会出现少量的分泌物,如果没有其他不适症状,一般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建议家长注意新生儿脐部的护理,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即可。
2、脐炎
脐炎是脐部感染细菌而引起的脐部炎症,主要是由于断脐时或出生后处理不当,导致细菌侵入脐部引起的,患儿可表现为脐部及周围皮肤红肿、有异常分泌物等症状。患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碘伏、75%酒精等对脐部进行消毒处理。同时,患儿也可以遵医嘱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
3、湿疹
如果新生儿所处的环境过于潮湿,可能会导致新生儿出现湿疹,引起脐部出现丘疹、水疱等症状,还可能会伴有瘙痒、疼痛等症状。建议家长保持新生儿脐部的清洁干燥,避免新生儿抓挠患处。同时,家长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
4、脐尿管瘘
脐尿管瘘是指先天性的疾病,是指胚胎发育时,脐尿管未完全闭合,导致膀胱与肚脐相通,患儿可表现为脐部漏尿、渗液等症状。如果新生儿脐尿管瘘导致感染,则需要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钠、头孢呋辛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患儿可考虑进行手术治疗,如腹腔镜下脐尿管切开缝合术、传统开腹手术等。
5、脐肠瘘
脐肠瘘是指先天性的疾病,是指胚胎发育时,肠管和肚脐之间出现的先天性畸形,患儿可表现为脐部间歇性漏尿、渗液等症状。如果新生儿脐肠瘘导致感染,则需要遵医嘱使用青霉素钠、头孢呋辛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必要时,患儿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治疗,如单纯瘘管切除术、肠切除吻合术、造瘘术等。
建议家长及时带新生儿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