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垂体后叶素对尿量的影响机制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垂体后叶素对尿量的影响机制可能与肾小管液的渗透浓度升高、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有关。这些因素导致尿液浓缩和减少,进而影响尿量。
1.肾小管液的渗透浓度升高
当肾小管液中的溶质浓度增高时,会导致肾小管液的渗透压增大,从而引起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因此,为了维持体内水平衡,身体会通过利尿剂来促进水分的排泄,常用的利尿剂包括、氢等。
2.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
肾小管上皮细胞受损导致其功能障碍,无法正常地将原尿中的水分和电解质重新吸收到血液中,进而影响了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对于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可以使用保护肾脏的药物进行治疗,如复方α-酮酸片、药用炭片等。
3.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意味着肾脏清除废物和多余液体的能力减弱,这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降低,从而减少肾小球滤过的水量。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保肾降氮类药物以改善肾小球滤过率,如包醛氧淀粉胶囊、海昆肾喜胶囊等。
4.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的增加使得更多的水分子能够通过滤过膜进入肾小囊腔,从而减少了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针对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高的情况,可遵医嘱使用激素类药物调节免疫反应,常用有甲泼尼龙注射液、醋酸龙注射液等。
5.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
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是由于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或对其不敏感所致,此时肾小管不能有效地回收水分,导致尿量增多。如果确诊为中枢性尿崩症,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加压素类似物进行替代疗法,例如鞣酸加压素注射液、去氨加压素片等。
建议关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饮水过多或过少的情况。如有异常表现,应考虑进行尿常规、血生化以及头颅磁共振成像等相关检查,以评估肾脏和垂体的功能状态。
66
2024-11-08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