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垂体性尿崩症?】

张业协 全科 主治医师
三级甲等
咨询
【垂体性尿崩症?】垂体性尿崩症是由于下丘脑-神经内分泌轴功能障碍所致的抗利尿激素缺乏或肾脏对抗利尿激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大量排尿、烦渴、多饮和明显失水等,通常采用药物治疗。
一、病因
1.先天因素:如基因突变导致抗利尿激素基因表达缺陷或无功能性抗利尿激素细胞,可导致患者出现垂体性尿崩症。
2.后天因素:如果患者的下丘脑、神经垂体或腺垂体受到损伤,可能会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而发病。
二、症状
患者会出现极度口渴、大量饮水、大量排尿等症状,并且尿液量会显著增加,每日可达4-20L甚至更多,严重者可因水分丢失而导致脱水、电解质紊乱等情况发生。
三、检查
临床上可通过血常规、颅脑CT、抗利尿激素测定、尿渗透压测定以及禁水试验进行诊断。
四、治疗
1.一般治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补充水分,以免体内水分流失过多引起电解质紊乱的情况;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
2.药物治疗: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鞣酸加压素注射液、醋酸去氨加压素注射液等抗利尿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能够抑制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从而改善相关症状。
3.手术治疗:对于药物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部分下丘脑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此外,在积极接受治疗的同时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用药,有利于身体恢复。若期间出现其他不适症状,还需及时就医诊治。
66
2024-01-26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