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打针回血是什么原因

打针回血可能是由于注射部位血管损伤、穿刺角度不当、穿刺深度不足、患者自身凝血功能障碍、药物选择不当等原因引起的。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血管壁受损,血液外渗,引起回血现象。建议患者及时就医,以便进行针对性治疗。
1.注射部位血管损伤
当注射针头误伤周围组织内的小动静脉时,会引起局部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液外渗。如果只是轻微出血,可以使用棉签轻压数分钟进行止血处理。对于严重损伤者,则需要遵医嘱使用聚乙烯醇、纤维蛋白胶等促进伤口愈合的药膏进行涂抹。
2.穿刺角度不当
若穿刺角度偏斜,在进入皮下后易对周围组织造成牵拉和挤压,从而引起疼痛感以及少量出血的现象发生。建议调整好穿刺的角度后再尝试操作,以减少不适感的发生概率。
3.穿刺深度不足
由于未达到血管壁,此时不会出现大量出血的情况,但可使血管壁受到刺激而收缩,进而影响正常的血液循环。针对这种情况,可以通过按压法来帮助缓解不适症状,即用干净的手指按住受伤处5-10分钟。
4.患者自身凝血功能障碍
凝血功能障碍是指机体凝血机制异常,无法正常止血的一种状态,会导致注射部位出血不止。对于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应立即停止注射并压迫注射部位以止血,同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5.药物选择不当
如果使用的药物具有较强的刺激性,会对周围的黏膜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从而诱发炎症反应,导致红肿、疼痛等症状的发生。在使用前需仔细阅读说明书,并咨询专业医师的意见,以免引起不良后果。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身体恢复。
2024-10-16 浏览79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