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倾向性疾病是指人体血液系统出现异常,血液容易发生自发性出血,且不容易止血的一类疾病。常见的出血倾向性疾病包括血小板减少症、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1、血小板减少症
血小板减少症是指外周血中血小板数量减少,主要是由于血小板生成障碍、血小板破坏或消耗过多、血小板分布异常等原因所致。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颅内出血等,从而导致患者出现皮肤瘀斑、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如、等。还可遵医嘱使用免疫球蛋白进行治疗。
2、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种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的出血性疾病,主要是由于体内凝血因子缺乏,导致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出现皮肤瘀斑、关节出血、肌肉出血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氨甲环酸、氨甲苯酸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手术治疗。
3、维生素K缺乏症
维生素K缺乏症主要是由于维生素K缺乏所引起的凝血功能障碍性疾病,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皮肤瘀点、瘀斑、鼻腔出血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维生素K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通过输注新鲜的冰冻血浆等方式进行治疗。
4、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指在多种严重疾病的基础上,由于凝血因子的消耗,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引起全身性出血的一种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自发性出血、深部组织出血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低分子肝素、氨甲环酸等药物进行治疗。
5、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类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由于白血病细胞分化障碍,会导致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积累,使正常造血受抑制,因此会出现贫血、感染、出血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伊马替尼、尼洛替尼等药物进行靶向治疗。还可考虑进行化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