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心慌、心悸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也可能是低血糖、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引起的,可根据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1、生理性因素
若患者长时间进行体力劳动或者是情绪波动较大,可能会导致心跳加快,从而可能会出现心慌、心悸等症状。患者要避免进行体力劳动,保持情绪稳定,可缓解不适症状。
2、低血糖
若患者长时间禁食、使用降糖药物等,可能会导致血浆中葡萄糖水平下降,从而引起低血糖,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慌、心悸等症状。患者要适当地补充一些含糖量较高的食物,如糖果、巧克力等,可缓解症状。
3、心律失常
若患者长期饮酒、吸烟或者是本身患有高血压等疾病,可能会导致心脏电传导系统异常,从而引起心律失常,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慌、心悸等症状。患者要避免饮用刺激性饮品,如咖啡、浓茶等,以免加重病情。患者可遵医嘱口服盐酸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等药物,缓解不适症状。
4、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若患者长期吸烟或者是本身患有高血压等疾病,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者是闭塞,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慌、心悸等症状。患者要避免吸烟喝酒,以免加重病情。患者可遵医嘱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减少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若患者长期摄入碘元素过多或者是垂体病变等,可能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从而引起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此时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慌、心悸等症状。患者要注意合理膳食,减少含碘食物的摄入,如海带、紫菜等。患者可遵医嘱口服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药物,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合成,缓解不适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