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胃肠间质瘤危险度评估?』

骆棠世 全科 主治医师
三级甲等
咨询
『胃肠间质瘤危险度评估?』胃肠间质瘤是起源于胃肠道弥散分布的中间型肿瘤,通常具有潜在恶性或侵袭性的潜能。临床上一般采用国际版的MRISS危险度分级系统进行危险度评估。
一、危险度评估指标
1.MR-ISG:根据原发灶大小和核分裂象数目来判断危险度,分为低危、中危、高危三级。原发灶直径<2cm且核分裂象≤5/月时为低危;原发灶>2cm但≤5cm且核分裂象≤5/月时为中危;原发灶>5cm或≥5cm但核分裂象>5/月时为高危。
2.SRS:SRS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综合征,包括胰腺外嗜铬细胞瘤-乳头状囊腺癌综合征、Hawkins-Guillaux-Moon综合征等,SRS阳性者属于高危。
3.MM:MM是由错构瘤蛋白1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其阳性者也提示为高危。
二、危险度分级标准
1.极低危:预后良好,几乎无恶变风险,患者无需过度担心,定期复查即可。
2.低危:有潜在恶性或侵袭性,需要密切随访,建议每6个月做一次影像学检查,如腹部CT、超声、MRI等,以及血常规、肝肾功能、血清标志物检测(CEA、CA199)等实验室检查。
3.中危:发生转移的风险较低,可考虑每3-6个月做一次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如果发现可疑病变,则需增加随访频率。
4.高危:存在远处转移病灶或出现腹腔积液等情况,建议每2-3个月做一次影像学检查,并结合骨扫描、胸部CT、PET-CT等全身显像检查明确病情进展程度,同时应积极治疗并遵医嘱定期复诊。
胃肠间质瘤的临床表现多样,早期常缺乏典型症状,容易误诊和漏诊,因此当患者确诊胃肠间质瘤之后,要积极配合医生接受规范化的综合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66
2024-02-06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