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退烧药消炎药,体温就下降到38°C,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病情较轻、药物剂量不足、病情好转、炎症感染得到控制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具体原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正常现象
发热通常是指体温出现了升高的情况,如果患者在吃了退烧药消炎药后,体温出现了下降到38°C的情况,可能是正常现象。因为退烧药通常具有退热的作用,而且能够起到消炎的效果,在服用药物后可能会导致体温出现下降,通常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过于担心,也不需要特殊治疗。
2、病情较轻
如果患者发热的情况比较严重,体内炎症比较明显,在吃了退烧药后,可能会导致体温下降到38°C的情况。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分散片等。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温水擦浴、冰敷等方式达到降温的效果。
3、药物剂量不足
如果患者未按照医生的指导服用药物,而且服用的药物剂量比较少,可能无法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也会使体温出现下降到38°C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适当加大药物剂量,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等药物进行治疗。
4、病情好转
如果患者发热的情况得到了改善,而且炎症也有所消退,此时可能会出现体温下降到38°C的情况。通常属于正常的情况,患者不需要过分担心,继续遵医嘱治疗即可。
5、炎症感染得到控制
如果身体受到细菌感染,出现了发热的情况,在服用退烧药后,可能会使体温有所下降。如果炎症已经得到了控制,此时体温可能会有所上升,但是不会超过38.5°C。患者可以多喝温水,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