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脊髓缺血如何治疗效果好呢

雷鸣 神经内科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脊髓缺血可采取介入治疗、椎管减压术、抗凝治疗等措施进行治疗。
1.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可能包括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等。例如,在动脉狭窄导致的脊髓缺血中,医生可能会使用球囊扩张和支架放置来恢复血液供应。通过影像引导下的技术,直接针对引起脊髓缺血的血管病变进行处理,如扩张狭窄的动脉或植入支架以保持通畅。适用于由血管阻塞引起的脊髓缺血,特别是那些不适合手术切除或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2.椎管减压术
椎管减压术通常涉及去除压迫脊髓的骨性结构或软组织,如椎间盘突出物。有时还会配合神经根松解术。此手术旨在扩大椎管空间,减轻对脊髓的压力,从而改善血液循环并缓解症状。适用于因椎管狭窄或其他机械因素导致的急性或慢性脊髓缺血,尤其是伴有明显疼痛或功能障碍的患者。
3.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可能包括口服华法林或注射肝素等药物。例如,在某些原因不明的脊髓缺血病例中,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凝剂预防进一步的血栓形成。通过减少血液黏稠度和防止血栓形成,降低再次发生脊髓缺血的风险。适用于存在潜在血栓形成风险且非手术干预有效的脊髓缺血患者,如糖尿病或多发性硬化等疾病。
脊髓缺血的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同时注意监测病情变化,定期复查。建议患者遵循医嘱,积极配合治疗,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坐卧,以减少脊髓受压的可能性。
66
2024-07-04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