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什么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郑永江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机体产生针对自身血小板的抗体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
当人体免疫系统错误地将自身的血小板识别为外来抗原时,会产生针对血小板的抗体。这些抗体与血小板结合后,会加速其被吞噬细胞清除,从而导致血小板数量下降。患者可能出现皮肤黏膜出血点、瘀斑、鼻腔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此外,长期的血小板减少可能导致贫血,表现为乏力、头晕等不适。
诊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通常需要进行血液学检查,包括全血细胞计数、血涂片分析以及血小板抗体检测。有时可能还需要进行骨髓穿刺以评估造血功能。对于轻度病例,一般无需特殊处理,但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若病情较重,则可能需要使用糖皮质激素如来抑制免疫反应,或者采用免疫球蛋白注射液进行静脉输注。
建议定期复查血常规,以便及时发现并管理病情进展。日常生活中应避免剧烈运动和外伤,以免加重出血风险。
66
2024-09-06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