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 2000- 39.net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髓中异常增生的粒细胞和单核细胞。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病理机制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造血干细胞发生恶变,形成大量不成熟的白血病细胞。这些细胞在骨髓内过度增殖并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同时释放到血液循环中,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症状,以及感染易感性增加、出血倾向、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等症状。此外,由于白血病细胞浸润其他组织器官,还可能出现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胸骨压痛等体征。
对于疑似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患者,通常需要进行外周血涂片检查、骨髓穿刺活检、染色体分析和基因检测等实验室检查,以确定诊断。针对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化疗、靶向药物治疗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常用化疗药物有阿糖胞苷、柔红霉素等,可杀灭白血病细胞;而靶向药物如伊马替尼则通过特定分子作用来控制病情进展。
建议定期监测血液指标,及时发现病情变化。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接触有害化学物质,如苯及其衍生物,以降低患此疾病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