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12月份也有登革热的可能。
登革热的流行区域主要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尤其是在夏季雨季,各地区的发病率会有明显的差异。我国的登革热主要流行于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地区,发病人群以儿童为主,但成人发病率较低。登革热的潜伏期一般为1-14天,平均2天,临床表现以发热、全身肌肉疼痛、骨关节痛、皮疹、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部分患者在病程的第2-3天可出现一过性出血热,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鼻腔出血、咯血、呕血等。
由于登革热病毒可通过蚊虫叮咬进行传播,因此在登革热流行的季节,患者需要注意防止蚊虫叮咬,同时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使用公共物品。在饮食上,患者也需要注意保持清淡饮食,可以适当进食小米粥、面条等食物,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