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ST-T改变是否需要治疗,需要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判断。如果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一般不需要治疗,如果是心肌缺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引起的,则需要治疗。
1、生理性因素
心电图ST-T是指心电图上QRS波和T波之间一段曲线,代表心室缓慢复极,其改变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如精神紧张、熬夜等,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的治疗,患者注意休息,保持良好的心态,通常可自行恢复。
2、心肌缺血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供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的一种病理状态,心肌缺血会导致心脏的传导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心电图ST-T的改变。心肌缺血的患者需要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治疗,常用的药物有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等,患者还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3、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的一种心脏病,主要表现为胸痛、胸闷、心慌等,还会出现ST-T改变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药物进行抗血小板治疗,同时还可以使用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药物进行治疗,可以起到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如果患者病情比较严重,还可以选择手术治疗,如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等。
除此之外,还可能是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等原因引起的,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医,明确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