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非萎缩性胃炎糜烂是怎么回事

巩尧瑶 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非萎缩性胃炎糜烂可能是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非甾体抗炎药、饮食不规律等引起的。
1.幽门螺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部细菌,其感染可能导致胃黏膜损伤,进而发展为非萎缩性胃炎和糜烂。通常可通过呼气试验或粪便检测进行诊断,并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2.非甾体抗炎药
长期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会抑制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导致胃黏膜损伤和炎症反应,从而引发非萎缩性胃炎和糜烂。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应特别注意可能的胃肠反应,并考虑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3.饮食不规律
长期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可能导致胃酸分泌异常,对胃黏膜造成持续的刺激和损伤,最终导致非萎缩性胃炎和糜烂。改善饮食习惯是预防和治疗的关键,建议定时定量进食,并避免辛辣、油腻食物。
建议定期进行内镜检查以监测病情进展,并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及过度劳累;同时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66
2025-02-10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