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食物中毒
食用被污染的食物后,致病性大肠杆菌在肠道内繁殖并产生毒素,导致胃肠黏膜受损和炎症反应。轻度至中度腹泻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重症患者可遵医嘱口服补液盐、蒙脱石散等进行治疗。
2.水源污染
如果饮用未经处理的受污染水源,可能导致摄入含有大肠杆菌的物质,引起感染。对于此类患者,建议采取预防措施,如煮沸水至少一分钟以杀死潜在的病原体。
3.接触感染者
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者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可能通过手-口途径传播大肠杆菌。针对这种情况,应强调个人卫生习惯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公共场所时要勤洗手。
4.不当使用抗生素
滥用或不恰当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耐药性的增加,包括大肠杆菌。因此,在使用抗生素前必须由医生评估病情是否需要以及选择合适的药物。
5.免疫功能低下
免疫系统受损或削弱的人群更易受到大肠杆菌感染,因为无法有效对抗病原体。对于这类人群,应特别注意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并定期接种疫苗。
孕期大肠埃希菌感染需警惕巨球蛋白血症及其他并发症风险。必要时,医生可能会推荐进行血液培养、尿液分析或粪便检测来确认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