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况下,从两个月之前偶尔量体温,晚上就是37°C,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测量不准确、环境因素、感冒、肺炎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诊治。
1、正常现象
人体的正常体温一般在36°C到37°C之间,如果从两个月之前测量体温时,一直处于平均水平,可能是正常现象。因为体温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情绪、环境、剧烈运动等,可能会导致体温出现轻微升高的情况。如果没有其他不适症状,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可以多注意休息,及时观察体温变化。
2、测量不准确
如果在测量体温时,没有将体温计归位,或者没有使用体温计进行测量,可能会导致测量的体温不准确,从而出现上述现象。建议患者使用体温计进行测量,并且要注意测量方式。
3、环境因素
如果在测量体温时,处于温度较高的环境,并且穿的衣服过多,可能会导致体内的热量增加,从而出现体温升高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更换衣服,并且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以免引起中暑的情况。
4、感冒
如果患者在测量体温前,没有注意身体保暖,可能会导致身体受凉,引起感冒的情况。患者可能会出现体温升高、流鼻涕、打喷嚏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适当饮用温水,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有利于疾病康复。必要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感冒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5、肺炎
如果患者长期处于污染的环境中,可能会导致肺部受到细菌入侵诱发肺炎。在炎症的刺激下,患者可能会出现发热、咳嗽等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阿奇霉素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非甾体抗炎药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