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受伤后一直不能消肿和行走,可能是由于软组织损伤、骨裂、韧带损伤、跟腱撕裂、跟骨骨折等原因所引起,患者需要根据具体病因进行治疗。
1、软组织损伤
脚后跟受伤后可能会导致局部软组织损伤,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如果患者损伤较轻,一般在休息一段时间后会逐渐缓解。但如果患者损伤较重,可能会导致局部出现血肿,患者在行走时会对血肿造成压迫,从而出现上述情况。患者可以通过热敷的方式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症状,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治疗。
2、骨裂
脚后跟受伤后可能会导致骨裂,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如果患者损伤较轻,一般在休息一段时间后会逐渐缓解。但如果患者损伤较重,可能会导致局部出现血肿,患者在行走时会对血肿造成压迫,从而出现上述情况。患者可以通过石膏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
3、韧带损伤
脚后跟受伤后可能会导致韧带损伤,会出现局部肿胀、疼痛等症状,如果患者损伤较轻,一般在休息一段时间后会逐渐缓解。但如果患者损伤较重,可能会导致局部出现血肿,患者在行走时会对血肿造成压迫,从而出现上述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肟等药物进行治疗。
4、跟腱撕裂
跟腱撕裂是指跟腱在运动中急剧收缩或过度牵拉引起跟腱损伤,会出现脚后跟肿胀、疼痛等症状。患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如腓肠肌延长术、跟腱修复术等,还可以通过冰敷、加压包扎等方式进行治疗。
5、跟骨骨折
跟骨骨折通常是由于高处坠落、交通事故等因素引起。患者一般会出现局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手法复位的方式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病情。如果出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