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什么是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

方霖 消化内科 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小肠黏膜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功能障碍,从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的疾病。
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的病理机制主要涉及小肠黏膜损伤、绒毛萎缩、微绒毛减少等。这些改变会导致小肠上皮细胞的功能受损,影响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如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的消化和吸收。患者可能出现腹泻、腹胀、体重下降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伴有贫血、维生素缺乏等并发症。
针对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的诊断通常需要进行血常规、粪便常规、血液生化分析以及小肠内窥镜检查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电解质平衡和肠道炎症程度。治疗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的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整。常用的药物有胰酶制剂、益生菌等;而饮食调整则需遵循低脂、高蛋白、易消化的原则,必要时可考虑使用要素饮食。
对于患有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的个体,应避免摄入可能加重病情的食物,如乳制品、油腻食品和刺激性食物。同时,定期监测身体状况并按医嘱接受治疗是维持健康的关键。
66
2024-08-26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