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热一般是指体温在37.3-38°C,低热一个半月左右,傍晚开始夜里体温下降,可能是生理因素、过度劳累、上呼吸道感染、肺结核、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原因导致的。
1、生理因素
如果患者在夜间睡觉时,所处的环境温度过低,可能会导致体温出现下降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调整环境温度,改善夜间睡眠质量。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饮用温热水,促进身体新陈代谢,改善低热的情况。
2、过度劳累
如果患者在白天过度劳累,可能会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在夜间休息时,可能会出现体温下降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不要过度劳累,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游泳等,提高身体抵抗力,改善不适症状。
3、上呼吸道感染
若患者受到病毒感染,可能会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在夜间,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可能会有所下降,从而出现体温下降的情况。患者可能还会伴有咳嗽、流涕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磷酸奥司他韦胶囊、利巴韦林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复方氨酚烷胺片、酚麻美敏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4、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属于慢性传染病,可能会出现午后低热的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异烟肼、利福平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肉等,提高抵抗力。
5、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指甲状腺腺体本身产生甲状腺激素过多而引起的,可能与碘元素摄入过多或者垂体病变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心悸、乏力、怕热等症状,同时还可能伴有体重下降、食欲亢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甲巯咪唑片、丙硫氧嘧啶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另外,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查明具体原因后进行对症治疗,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