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检测不合格的指标很多,可能是标本异常、操作不当、药物因素、过敏、病毒感染等原因所引起的。
1、标本异常
如果在进行血常规检测时,抽血的方式不对,可能会使血液标本发生异常,从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患者可以通过重新采血的方式进行检测,还要尽量选择正规医院。
2、操作不当
如果在进行血常规检测时,没有按照无菌操作,可能会使血液标本受到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感染,从而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患者可以通过重新取血的方式进行检测,还要注意平时的护理,避免吃辣椒、生姜等刺激性的食物。
3、药物因素
如果患者在进行血常规检测前服用抗生素、抗凝药物等,可能会导致血液中的药物成分发生改变,从而影响检查结果。建议患者可以在停药后一段时间再进行检查。
4、过敏
如果患者属于过敏性体质,而且对某些物质过敏,此时在进行血常规检测时,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比如皮肤瘙痒、皮肤红肿等。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通过洗胃的方式进行处理,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氯雷他定胶囊、依巴斯汀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病毒感染
如果患者自身的免疫力比较低,可能会使身体受到病毒的感染,在进行血常规检测时,可能会出现白细胞计数偏高的情况。建议患者多卧床休息进行改善,也可以遵医嘱配合使用阿昔洛韦片、利巴韦林颗粒等药物进行治疗。
如果患者出现身体不适,建议及时去医院就医,以免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