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凝药物一般指抗凝血药物,其对身体的危害,主要包括出血、过敏反应、肝脏损伤、脑出血、胃肠道不适等。
1、出血
抗凝血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性疾病,如果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血药物,可能会导致体内的凝血功能出现异常,从而引起出血的情况,常见于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黏膜瘀点瘀斑等。
2、过敏反应
如果患者属于过敏体质,而且对抗凝血药物过敏,服用以后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比如皮肤瘙痒、皮肤红肿等,甚至还会伴有头晕的现象。
3、肝脏损伤
由于抗凝血药物需要通过肝脏进行代谢,如果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血药物,可能会加重肝脏的负担,从而引起肝脏损伤的情况。
4、脑出血
如果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血药物,可能会导致脑部的血管发生病变,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可能会出现脑出血的情况。
5、胃肠道不适
如果患者长期服用抗凝血药物,还会对胃肠道黏膜造成刺激,从而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建议患者需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用药治疗,不可以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因用药不当引起不适症状。如果患者服用抗凝血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