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如何判断溶血和不溶血

郑永江 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溶血一般是指溶血性贫血,判断溶血性贫血和不溶血一般可以根据症状、血常规检查、血涂片检查、骨髓穿刺检查、抗人球蛋白试验等方法进行判断。

1、症状

溶血性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破坏速率增加,超过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而发生的贫血,患者可能会出现头痛、呕吐、寒战、高热等症状,还可能会伴有黄疸、脾肿大等症状。如果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则可能是溶血性贫血。

2、血常规检查

血常规检查是指通过观察血细胞的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从而判断血液状况及疾病的检查,如果患者出现血红蛋白降低、网织红细胞增多、白细胞增多等情况,则可能是存在溶血性贫血。

3、血涂片检查

血涂片检查是指采取患者的血液,然后在血液涂片上进行相关的检查,能够观察到红细胞的大小、形态、数量等,如果出现红细胞大小不均、异形等情况,则可能是存在溶血性贫血。

4、骨髓穿刺检查

骨髓穿刺检查是采取骨髓液体进行检验的一种方法,可以判断骨髓造血系统的形态、造血功能是否异常,如果患者出现红系增生异常、巨核细胞减少等情况,则可能是存在溶血性贫血。

5、抗人球蛋白试验

抗人球蛋白试验是检测红细胞不完全抗体的一种经典方法,主要用于诊断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如果患者结果为阳性,则可能是存在溶血性贫血。

如果患者出现上述情况,建议及时到医院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检查明确诊断。如果确诊为溶血性贫血,则可以遵医嘱使用醋酸片、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还可以通过脾切除术进行治疗。

66
2023-08-15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