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免疫介导性疾病是什么意思

杨彬 全科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免疫介导性疾病是指由免疫系统异常激活导致组织损伤的疾病。
当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正常细胞产生攻击时,会导致组织损伤。这种异常反应可能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或其他疾病有关。免疫介导性疾病的症状因具体疾病而异,但通常包括皮肤红斑、关节疼痛、发热、疲劳等非特异性表现。例如,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可能出现面部蝶形红斑、口腔溃疡等症状;而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则表现为关节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
为了诊断免疫介导性疾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血液检查以评估免疫球蛋白水平、抗核抗体检测以及特定器官受损标志物的测定。此外,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MRI或超声波也可能有助于确定病变部位。针对免疫介导性疾病的治疗取决于具体的疾病类型。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环孢素A,或者生物制剂如英夫利昔单抗来调节免疫系统的活性。对于某些疾病,激素疗法如龙也是有效的。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暴露于已知的致敏物质,定期体检并及时就医是预防和管理免疫介导性疾病的必要措施。
66
2024-09-06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