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鼓膜内陷可能会自己好,也可能不会自己好,需要根据引起的原因进行判断。如果是气压损伤导致的,可能会自己好。如果是耳气压伤、慢性鼻炎、分泌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疾病引起的,可能不会自己好。
1、气压损伤
在飞机或潜水时,外界气压会出现急剧变化,可能会导致耳膜出现内陷的情况。一般在脱离环境后,症状会逐渐缓解,通常是可以自己好的。
2、耳气压伤
耳气压伤是指环境压突然改变而引起的中耳损伤,多发于飞机、潜水等场景。患者可出现耳鸣、耳痛、听力下降、耳闷胀感等不适症状。耳气压伤后应及时就诊,保持耳道清洁,避免异物及污物进入中耳,加重病情。可遵医嘱使用局部麻醉药如地卡因、利多卡因等药物进行缓解不适症状。
3、慢性鼻炎
慢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能与内分泌失调、免疫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鼻塞、流涕、耳鸣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布鼻喷雾剂、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平时要注意保持鼻腔清洁,避免用手抠鼻子。
4、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传导性聋及鼓室积液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疾病,可能与咽鼓管功能障碍、中耳局部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耳痛、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头孢拉定、头孢呋辛酯等药物进行抗感染治疗,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氨溴索、桃金娘油等药物进行治疗。
5、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黏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病程较长,可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发展而来,也可由于中耳炎病情反复发作而引起。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可出现反复的耳部流脓、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如果患者病情较轻,一般可以自愈,如果患者病情较重,则需要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