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天去疾病控制中心检查阴,一般是指进行传染病四项检查后,显示乙肝表面抗原呈阳性,通常说明患者已经感染乙肝病毒,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
1、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感染了乙肝病毒,但肝功能正常,没有出现肝炎症状和体征,各项化验检查也都正常的人群。这种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但要注意定期复查,平时要注意避免饮酒,避免使用对肝脏有损伤的药物。
2、急性乙型肝炎
急性乙型肝炎是指感染乙肝病毒后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病变,患者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腹胀、肝区不适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等。同时,患者还可遵医嘱服用保肝药物,如双环醇、多烯磷脂酰胆碱等,以及抗炎药物,如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等。
3、慢性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是指感染乙肝病毒后,肝脏持续存在炎症损伤,患者可出现乏力、头晕、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药物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拉米夫定、恩替卡韦等。同时,患者还可遵医嘱服用保肝药物,如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等,以及抗炎药物,如双环醇、多烯磷脂酰胆碱等。
4、丙型病毒性肝炎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指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种传染病。患者可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如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等。同时,患者还可遵医嘱服用保肝药物,如双环醇、多烯磷脂酰胆碱等,以及抗炎药物,如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等。
5、艾滋病
艾滋病是由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感染艾滋病病毒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会受到艾滋病病毒的攻击和破坏,最终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缺陷,引起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发生。艾滋病患者会出现持续性发热、盗汗、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患者可遵医嘱服用抗病毒药物,如替诺福韦、拉米夫定等。同时,患者还可遵医嘱服用免疫调节药物,如胸腺肽、干扰素等,以及抗感染药物,如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根据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