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分布宽度11.4%属于正常范围。
血小板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血中血小板体积异质性的参数,其正常值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状态、年龄、种族等。在正常情况下,该数值通常在10%-18%之间波动,所以11.4%属于正常水平。如果数值高于正常范围,可能与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有关;而低于正常范围则可能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
若患者存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溶栓治疗后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时,也可能会出现血小板计数偏低的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估血小板分布宽度时,应考虑个体差异和其他可能导致结果偏差的因素,并结合临床表现和进一步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病理情况。
血小板分布宽度是反映外周血中血小板体积异质性的参数,其正常值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包括生理状态、年龄、种族等。在正常情况下,该数值通常在10%-18%之间波动,所以11.4%属于正常水平。如果数值高于正常范围,可能与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有关;而低于正常范围则可能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
若患者存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溶栓治疗后凝血功能障碍等情况时,也可能会出现血小板计数偏低的现象。
需要注意的是,在评估血小板分布宽度时,应考虑个体差异和其他可能导致结果偏差的因素,并结合临床表现和进一步检查来确定是否存在潜在的病理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