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体温35.7°C一般不正常,属于体温偏低的情况。可能是测量不规范、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甲状腺功能减退、脑出血等原因导致,需要及时就医,根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测量不规范
如果测量体温时操作不规范,可能会导致测量的体温偏低,出现体温偏低的情况。建议家长在宝宝量体温时,需要注意测量部位的清洁卫生,并且测量时要将体温计的水银柱甩到35°C以下,以免出现误差。
2、环境因素
如果宝宝所处的环境温度比较低,可能会导致体内的热量流失,从而出现体温偏低的情况。建议家长及时给宝宝增加衣物,也可以适当给宝宝喝一些温热水,以促进身体的血液循环,能够使体温逐渐恢复正常。
3、药物因素
如果宝宝发热后长时间服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等退热药物,可能会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异常,从而引起体温偏低的情况。建议家长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进行治疗,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引起不良反应。同时,家长也可以适当给宝宝喝一些温热水,以促进药物代谢,改善体温偏低的情况。
4、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由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甲状腺破坏等原因引起的内分泌疾病。由于体内甲状腺素分泌减少,导致机体新陈代谢减慢,宝宝可能会出现体温偏低、食欲减退、心率减慢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家长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
5、脑出血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非外伤性的脑实质内出血,可能与小动脉硬化、脑动静脉畸形等因素有关,宝宝可能会出现头晕、头痛、肢体无力等症状。由于脑出血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出现异常,从而引起体温偏低的情况。建议家长及时带宝宝就医,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甘露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对于出血量较多的宝宝,则需要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
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宝宝的保暖,避免着凉,同时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宝宝出现体温偏低、精神萎靡等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