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生儿肝脏未成熟
由于新生儿的肝脏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无法有效处理胆红素,导致胆红素在体内积聚,引起黄疸。随着肝脏的进一步发育,这种黄疸通常会逐渐消退。
2.胆红素代谢障碍
如果新生儿存在先天性或遗传性胆红素代谢障碍,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等,也会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这些疾病可能导致黄疸持续存在或加重。
3.母乳喂养不当
母乳喂养不足可能导致新生儿摄入的热量和营养不足,影响其新陈代谢和胆汁分泌,进而影响胆红素的排泄。这种情况可以通过增加母乳喂养次数或添加配方奶粉来改善。
4.感染
感染如败血症、肺炎等可能会导致血液中的白细胞增多,并释放出一种叫做“溶血素”的物质,使血浆中的非结合胆红素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并使结合型胆红素进入血液。此时需要及时就医进行抗感染治疗。
针对病理性黄疸的新生儿,应密切监测其黄疸水平变化,并注意观察是否有其他症状出现。对于高危儿或确诊为病理性黄疸的患儿,在医生指导下可考虑使用蓝光照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