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急性胃粘膜病变是什么意思

马明哲 消化内科 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急性胃粘膜病变是指胃黏膜的急性炎症性损伤,通常由应激、药物或酒精等因素引起。
急性胃粘膜病变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胃黏膜细胞受到损伤,从而引发的一系列炎症反应。当机体处于应激状态时,如严重创伤、手术等,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使胃肠道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此时胃黏膜缺血缺氧,容易发生糜烂和出血。患者可能会出现上腹部疼痛、烧灼感、恶心、呕吐等症状,有时还伴有黑便。这些症状可能与胃酸分泌增加、胃黏膜屏障受损以及胃蠕动功能障碍有关。
对于怀疑患有急性胃粘膜病变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内镜检查,包括胃镜和十二指肠镜,以评估胃黏膜的情况并确定是否存在病变。此外,血液检查也可能被用来检测是否有贫血或其他并发症。针对急性胃粘膜病变,主要治疗方法是通过药物来抑制胃酸分泌和保护胃黏膜。常用的药物有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和兰索拉唑,以及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过热、过硬的食物,以免加重对胃黏膜的刺激。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饮酒和吸烟,有助于预防急性胃粘膜病变的发生。
66
2024-06-17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