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血吸虫病肝如何治疗

邬喆斌 感染科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血吸虫病肝的治疗措施包括吡喹酮、阿苯达唑、奥硝唑等。
1.吡喹酮
吡喹酮是血吸虫病的主要治疗药物之一,通过口服给药。例如,成人通常按体重计算剂量,分次服用。吡喹酮能干扰血吸虫的生活周期,导致其死亡。它能够迅速进入宿主组织并分布到各器官中,包括肝脏。此药物适用于大多数血吸虫感染患者,特别是轻至中度感染者。对于无并发症的血吸虫性肝硬化,吡喹酮仍可作为一线治疗选择。
2.阿苯达唑
阿苯达唑是一种广谱驱肠虫药,常用于治疗血吸虫病。如成人每日口服一次,连续服药三日。阿苯达唑可以抑制寄生虫生长、繁殖,促进其体液丧失而死亡。同时,还能阻止虫体对多种营养物质的摄入。阿苯达唑适合于各种类型的血吸虫病,尤其是重度感染或伴有严重并发症者。对于有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谨慎使用。
3.奥硝唑
奥硝唑可用于治疗由血吸虫引起的继发性细菌感染,一般为口服或静脉注射。例如,成人常用量为每次0.5-1g,每日三次。奥硝唑具有抗菌作用,能够有效杀灭肠道致病菌,从而减轻因血吸虫病引发的炎症反应。奥硝唑适用于合并细菌感染的血吸虫病患者,尤其适用于急性期或慢性期并发脓肿等严重感染时。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再次接触可能受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以减少复发风险。此外,定期复查血液学指标和影像学检查,监测病情变化也非常重要。
66
2024-07-04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