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1.肝经湿热:长期嗜酒、熬夜、房事不节等原因可导致肝气郁结,加上食用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从而造成湿热之邪蕴积于肝胆处而发病。
2.脾虚生湿:经常暴饮暴食、过量进食油腻甜品,以及过度劳累、久坐等因素均可使脾胃功能受损,运化失职而导致水谷内停,酿成湿浊,再与相火(命门之火)合邪为患。
二、症状
皮损初起为单个或多个散在的淡红色小丘疹,质地柔软,顶端较尖呈圆锥形,后期逐渐增多增大,可见菜花状、团块状赘生物,常伴有糜烂渗液,触碰易出血,有腥臭气味。
三、治疗
1.HPV感染者:需要遵医嘱使用具有抗HPV作用的药物,如咪喹莫特乳膏、鬼臼毒素酊等,还可选择重组人干扰素α2b凝胶局部涂抹,能够起到消炎杀菌的作用,促进病情恢复。
2.脾虚生湿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参苓白术散、龙胆泻肝丸等中成药进行调理,也可采用针灸疗法,如主穴取足三里、阴陵泉、太溪、三阴交等,配穴取丝竹空、球后、翳风、合谷等穴位,辅助改善脾虚的情况。
3.肝经湿热者:可以选用苦参汤、足叶草毒酊等方剂煎煮后熏蒸坐浴,也可以用鲜马齿苋、板蓝根、野菊.花捣烂外敷,但需注意保持创面清洁干燥,防止继发感染。
4.其他情况:如果出现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则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口服阿奇霉素片、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等抗生素类药物控制炎症反应。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还需要避免搔抓皮肤,以免引起破溃,增加感染风险。还需注意个人卫生,勤换内衣裤,并尽量穿宽松、棉质的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