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影响走路不稳有哪些病?

李常月 普外科 主任医师
七台河市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影响走路不稳的疾病可能包括肌张力障碍、共济失调、周围神经病变、脊髓损伤和多发性硬化症。
1.肌张力障碍
肌张力障碍涉及肌肉持续收缩或过度活跃,导致身体僵硬和运动不协调。这可能导致步态不稳、跌倒,严重时可影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2.共济失调
共济失调由小脑功能障碍引起,会导致平衡和协调困难,进而出现行走不稳的情况。患者可能表现出醉酒步态、摇晃或难以保持直立,重症者甚至无法独立站立。
3.周围神经病变
周围神经病变是由于外周神经系统受损,如糖尿病引起的神经病变,导致感觉异常和肌肉无力。这些症状包括刺痛感、麻木、肌肉萎缩以及行走时的不稳定感。
4.脊髓损伤
脊髓损伤是由外部力量直接作用于脊柱而造成的急性损伤,会引起受损水平以下肢体瘫痪、感觉缺失及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障碍等。受伤后立即会出现脊髓休克期,表现为弛缓性瘫痪,脊髓休克期过后逐渐转为痉挛性瘫痪,此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行动能力,导致其无法正常行走。
5.多发性硬化症
多发性硬化症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内白质出现炎症脱失斑块,导致神经信号传导受阻。典型症状包括疲劳、视力模糊、尿频、行走不稳等,其中行走不稳可能是由于脊髓前角细胞受到牵连所致。
若上述不适症状持续存在且未得到改善,建议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以确定病因并接受适当治疗。
2024-03-27 浏览33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