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一般指发热。目前国内并无认定发热最高温度的标准,发热患者已达到了39°C,最低37.5°C,根据人群分类,发热患者已分别达到了18岁及以上、成人及儿童、老年人和孕妇这四类人群,分别建议进行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1、18岁及以上的人群
该类人群对温度的敏感度更高,因此更容易出现发热的情况。对于发热患者,若腋温低于38.5°C,一般不建议服用退热药,可先采取物理降温,例如敷冰毛巾、温水擦拭身体等。若腋温超过38.5°C,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服用退热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等。
2、成人及儿童
该类人群对温度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如果腋温低于38.5°C,一般不建议服用退热药,可先采取物理降温,例如敷冰毛巾、温水擦拭身体等。若腋温超过38.5°C,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服用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
3、老年人和孕妇
该类人群对温度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如果腋温低于38.5°C,一般不建议服用退热药,可先采取物理降温,例如敷冰毛巾、温水擦拭身体等。若腋温超过38.5°C,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服用退热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等。
4、孕妇
该类人群对温度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如果腋温低于38.5°C,一般不建议服用退热药,可先采取物理降温,例如敷冰毛巾、温水擦拭身体等。若腋温超过38.5°C,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服用退热药,如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
5、普通人群
该类人群对温度的敏感度相对较低,如果腋温低于38.5°C,一般不建议服用退热药,可先采取物理降温,例如敷冰毛巾、温水擦拭身体等。若腋温超过38.5°C,建议及时就医,遵医嘱服用退热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缓释片等。
需要注意的是,若患者出现明显不适症状时,例如头痛、肌肉酸痛等,建议及时就医,避免自行服用退热药,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