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结痂了又肿又痛多考虑是正常现象,但也不排除是由于过敏、伤口感染、局部血液循环不畅、糖尿病等原因导致的,需要根据具体原因进行治疗。
1、正常现象
如果患者在脚部结痂后,没有做好局部的护理工作,导致患处受到挤压或者是摩擦,就会引起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通常属于正常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做好患处的护理工作,避免再次受到创伤。
2、过敏
如果患者在脚部结痂后,接触到过敏原,比如花粉、尘螨等,可能会诱发过敏反应,从而出现上述症状,同时还会伴有瘙痒、红疹等现象。患者可以遵医嘱口服抗组胺药物进行治疗,比如氯雷他定片、盐酸左西替利嗪片等,同时还可以外用炉甘石洗剂、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
3、伤口感染
如果患者在脚部结痂后,没有做好局部的护理工作,导致细菌侵入,就会引起伤口感染,从而出现上述症状,同时还会伴有发热、红肿、疼痛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口服抗生素类药物进行治疗,比如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同时还可以外用碘伏、酒精等药物进行消毒处理。
4、局部血液循环不畅
如果患者在脚部结痂后,长时间站立或者是坐着,可能会影响到局部的血液循环,从而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等症状。患者可以通过热敷的方式进行改善,也可以通过泡脚的方式进行缓解,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有利于改善上述症状。
5、糖尿病
如果患者本身存在糖尿病,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血糖升高,如果病情没有得到控制,可能会引起糖尿病足,从而出现上述症状,同时还会伴有皮肤干燥、多饮、多尿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体外注射胰岛素的方式进行改善。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