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母乳性黄疸

赵英帅 主治医师 三甲
河南省人民医院 普内科

母乳性黄疸是一种新生儿黄疸的类型,其特征是婴儿在摄入母乳后出现延迟的高胆红素血症。
母乳性黄疸的发生可能与母乳喂养时产生的β-葡萄糖醛酸苷酶有关。该酶会促使未结合胆红素转化为胆红素,增加肝脏负担,导致胆红素水平升高。典型表现为轻度至中度的皮肤和眼白发黄,通常无其他不适症状,如食欲减退、体重下降等。
可以通过血清总胆红素浓度测定、直接胆红素与间接胆红素比值检测以及肝功能测试来评估胆红素水平是否异常增高。一般不需要特殊治疗,除非胆红素水平过高引起严重贫血或其他并发症。对于轻度黄疸可采取光照疗法,重度则需换血疗法。
母乳性黄疸通常可以自愈,不必过度担心。但应密切监测婴儿的胆红素水平,避免脱水,确保充足的睡眠以促进健康发育。

2025-02-07 09:16 举报
母乳性黄疸 就诊必看
就诊科室: 儿科
是否医保:
治疗费用: 根据不同医院,收费标准不一致,市三甲医院约(2000 —— 5000元)
就诊准备: 无特殊要求,注意休息。
相关检查:
相关问答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青岛天道中医医院 山西白癜风医院 贵阳男科医院 上海中大肿瘤医院 成都皮肤科医院 贵阳眼科医院 武汉京都结石泌尿外科医院 上海性病医院 贵阳不孕不育医院 上海妇产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