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低血压低可能是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营养不良、药物影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原因导致的,建议根据不同的原因选择不同的治疗。
1、体位性低血压
体位性低血压是指体位突然发生改变,导致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晕、视力模糊、恶心等症状。患者可以通过平躺、坐下等方式休息缓解症状,同时要避免长时间站立。
2、餐后低血压
如果老年人吃得过少或者不吃,可能会导致体内的血容量不足,从而引起餐后低血压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食富含钠盐的食物,比如咸菜、腊肉等,补充机体所需要的营养。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饮用温水,改善低血压的情况。
3、营养不良
如果老年人长期挑食、偏食,可能会导致营养元素摄入不足,引起营养不良的情况。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乏力、头晕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压的情况。建议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保持营养均衡,可以适当食用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芹菜等。
4、药物影响
如果老年人长期服用降压药物,如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可能会导致体内血容量减少,从而引起低血压的情况。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停止服用降压药物,以免引起低血压的情况。必要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等进行补液治疗。
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管腔狭窄或闭塞所引起的心脏病,可能与长期吸烟、不健康饮食等因素有关。临床上一般会引起胸痛、胸闷等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低血压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抗血栓治疗。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方式进行手术治疗。
另外,建议患者及时去医院就医,明确疾病对症治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