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问医生

溶血儿症状

赵英帅 普内科 主治医师
河南省人民医院 三级甲等
咨询
溶血儿的症状包括贫血、黄疸、尿色深、脾肿大和发育迟缓,这些症状可能提示溶血性贫血,需要及时就医。
1.贫血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减少或者红细胞携氧能力降低,导致机体组织供氧不足。溶血时红细胞破坏加速,超过了骨髓造血的代偿能力,就会出现贫血。贫血会导致血液携带氧气的能力下降,影响全身各器官的正常功能,特别是心脏和大脑。
2.黄疸
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导致其寿命缩短,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大量破坏,产生非结合胆红素增多,超过肝细胞摄取和结合的量,未结合胆红素经肝脏直接入血,形成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进而表现为皮肤黏膜黄染。当未结合胆红素进入血液循环,会通过血脑屏障,损伤神经系统,引起神经系统的临床表现,如嗜睡、吸吮反射减弱等。
3.尿色深
因为溶血后红细胞被破坏,释放出血红蛋白,经过代谢后会产生含铁血黄素,这些物质随着尿液排出体外,使尿液颜色变深。这种情况通常是因为溶血导致的贫血引起的,可能会导致身体疲劳、乏力等症状。
4.脾肿大
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导致其寿命缩短,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大量破坏,脾脏作为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参与免疫应答和清除衰老的红细胞,因此会出现脾肿大的现象。脾肿大会导致腹部不适、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时还可能引起脾功能亢进,进一步加重贫血和其他并发症。
5.发育迟缓
如果新生儿出生时存在溶血病,可能导致贫血、水肿等情况发生,此时会影响营养物质的吸收,从而影响生长发育。上述情况可导致患儿出现体重不增、头围增长缓慢等问题,需要及时就医处理。
针对溶血儿的症状,可以进行血常规、血生化以及基因检测等相关检查以评估病情。治疗措施可能包括输血、光疗或药物治疗,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家长应注意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指标,确保均衡饮食,并遵循医嘱定期复查。
66
2024-04-30 浏览100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相关医院 健康问答 健康资讯 医院推荐 适用药品